(高三适《黑丑梅花如我影》书影)
但见风流:读高三适诗词集《黑丑梅花如我影》
文/鲁力
与高三适先生相识八载,初因画结缘,惊喜于方寸之间的“大气稳健”的绘画表现力,过从经年,才发现他于画画只是随手玩玩,而且诗词表达更加令我惊叹,我自90年代开始研读诗词作品,古代的,当代的都有,大概熟悉的地方不容易感动,后来便不太喜欢读诗词,特别是当代诗词,要么是“唐宋的模仿秀”,要么是臆造的当代老干体,更多的精力扑在书画领域。
我始终认为,一个好的画家必然是一个好的诗人。
认识高三适先生,观其画,骨气古气并存,这个东西很不容易,不泥古,也不脱离中国文化独有的血脉感,虽然都是小幅作品,最大不过两平尺。这种骨气与古气,大概天赋远超技术,此前在高校讲美术史,翻来覆去强调文脉,并试图抽离出一个东西,让学生明白(虽然这个东西课本上没有,课本上只是些冰冷的罗列),但终究寻道者稀,技术就如钱币,总是光彩照人,得到一点又自鸣得意。
于是,死板、繁复、僵硬、俗气,成为作品的面具,就如走出整形医院的“美女们”,真乏味特无聊。偶然看到高三适先生的画,眼前一亮,心想“这个人像古人”,于是通过朋友认识,一口气看了他许多作品,实际上也没多少,他不怎么画,也都是些“简单画面”,后来一起聊到书画理论,发现他非常了解这块,才知道高三适先生专门研究过,他说“理论和文学是创作的文心吧,失之笔下寡淡无味”,我深以为然。
(高三适诗词著作)
忽然一天,看到新闻,《高三适诗词作品九部汇辑》被山东省图书馆馆藏,咦,是同一个人吗?微信询问,方知果然是他,兴趣一下子来了——毕竟对诗词曾经发烧过——取来这部大书,一翻之下,惊叹不已,从十几岁的作品至今,洋洋洒洒,关键是十几岁的作品已经好的不得了,也就终于明白为什么他的画有那种古气了——学养所致。
现在《高三适诗词作品九部汇辑》已经成了枕边书,一个当代人的作品能令人如此喜欢,确实也出乎我的预料,读诗词的人不多,何况唐诗宋词煌煌不可尽读——但也正是如此,一个当代人的作品才更有价值,何况高三适先生的诗词还不同于大众。
古往今来,诗词本就是学人日记
春节后,高三适先生寄我一本新书《黑丑梅花如我影》,全数是2023年的诗词作品,体量不大,一日读完,他说请我写几句,为此,专门约他喝茶聊了一次,才发现一位思考的诗人,要远远走在了读者前边。
高三适的诗词作品集基本都标注了写作时间,看起来像日记,那天他说:古往今来的诗词不都是日记吗?我们相视大笑,确实,确实。
诗歌的兴观群怨,传续千年,无非是诗人有感而发,成篇成集,就如现代人到饭店吃饭,先拍照发朋友圈,中国有诗歌传统,这是全世界独有的,从最早的劳动号子,到职业诗人,刻在基因里,流淌在每一个新生的国人血脉里,一代一代,延绵不绝。新文化运动后,诗词这种形式,逐渐消弭,起码不再是主流,特别是官僚系统和学术系统这两大诗词主阵营,似乎诗词“绝了”,但现实是,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怎么会死呢?据统计,全国诗词创作人数保守在2000万以上,且越年轻的群体越守规则(即平仄格律),诗国巍巍在焉。
在与高三适先生探讨中,得出如下几条诗词相关的结论,公诸同好。
其一,诗词是表达通道,是学人日记,人生里的宝贵珍珠。
其二,会说话就能写诗词。
其三,诗词无需可以创新或可以复古,人在变化诗词自然变化,高三适先生近30年的诗词作品,就是在这种自然而然中变化着,他不刻意,反而逐渐生出一些“新意”。
其四,诗词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,有则写,无则搁笔,千万不要为写而写。
其五,不要听“专家”的话,哈哈,这条我最喜欢。
(高三适诗词著作)
回到《黑丑梅花如我影》,这本书总共收录60余首诗作,高三适先生讲,这一年变故多,收获大,总算是一次新的成长。我在读这本书时,常常因为时时出现的绝妙好句而爱不释手,是他对生活的感悟,同时这些句子又特别的流畅、平白,平中寓奇,回味无穷,我询问“是否有写诗的秘法?”他说,但求真处自风流,和画画一样,都是秘法了,哪还有真意!
此言甚是,当我们在增加知识、见识、体悟、阅历后,表达方式会有所转变,只要真诚表达,那么诗词的风貌自然也是新颖变迁的,何必再去刻意造作呢。
好的诗词无需解读,于是我选了部分自己特别喜欢的,读者朋友可以一睹为快,我也算交差了,但见风流,请三适先生一哂:
除夕
旧日曾新日,新年作旧年。小知营桎梏,大事废周全。
不住当时我,且从过境缘。无关青白眼,陆地也神仙。
立春撕画
去岁是非挥手销,况今画字百无聊。
只如春草明年绿,却似昨年一样遥。
西江月-松朴兄赠我清代老文盘
几百年间故事,万千案上风流。摩挲多少好春秋,换我今来领受。
丑画奇文怪字,美人痴友闲鸥。此生无一物贪求,正可对君袖手。
刻砚台及印章一上午
石似汪洋巨浪藏,刀如舴艋破风扬。
行来万力推山裂,意去无留味最长。
寄语2023高考学子
人间风物轩昂好,境地都随心意宽。
哪有英雄生即是,由来万折出奇峦。
醉太平~眠而复醒寄意
何来众生,不过心生。一欢一苦不堪平,一肩风雨声。
而今怀抱波澜定,繁华仿佛都无剩。问君何事重还轻?对人如对僧。
相见欢~霜降日见友
光阴寸寸减肥红,正秋风,问个而今消瘦、古来同。
茶烟外,红尘里,叹飞鸿,时雨时晴不定、任西东。
癸卯冬初雪
少年看雪亲,满眼飞花好。
红袖倚还歌,白衣来不扫。
衰年看雪寒,两手琼瑶槁。
毳被拥犹疏,晴窗期最早!
链接:高三适,号东坡屋后蛐蛐,学者、作家、诗人、书画家。
自十五岁起开始创作诗词,迄今有《且为佳人乞一晴》、《鸟曾鸣树》、《举手花花世界新》、《一身如火烧风雨》、《兹心不变为光明》、《世上谁非我》、《吾身幸运成》、《爱此崎岖事》、《一寸温柔争一暖》、《人间最乞不羁风》等诗词著作十余部,《高三适诗词作品九部汇辑》被山东省图书馆馆藏,大学时创办中国北社(诗社),影响辐射至日韩、港台等地区。作品被山东省文化馆、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馆藏。
多次举办公益讲座,课程在电视台、航空公司等单位播放。创办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-高三适文化基金(现更名为: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-高三适文化基金),支持青少年文化事业,两度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·孔子学堂等单位举办“孔子杯”唐诗大赛,公益录制国学讲座60部,多次向有关学校、单位捐赠国学书籍,目前累计向社会捐助超五十万元。
在上海、北京、浙江、山东各地举办“高三适邀请展”、“济南名适”、“父左女右”、“不理解万岁”、“画点意思十二生肖展”等多次画展,十三岁时一夜学会“一笔空心字”书法,曾创作《道德经》等长篇作品,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小、书写最快的书法家。被聘为中国孔子基金会特聘讲师、山东艺术学院、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特聘讲师、中华文化促进会、济南阅读协会等单位文化顾问。